自我供電式微流控紙基電化學即時診斷芯片
據(jù)悉,普渡大學的Ramses V. Martinez教授課題組推出一款新型的醫(yī)療檢測設備,其完全由紙制成,利用電化學方法分析生物標志物,通過紙張顏色變化反饋檢測結果,實現(xiàn)疾病診療的目的。
這是一款自我供電、紙質(zhì)版診斷裝置(self-powered,paper-based electrochemical devices,SPEDs)可以與便攜式恒電位儀相連,實現(xiàn)自我供電、自動化檢測過程,便于患者自己操作。
Ramses V. Martinez教授定義其為“便攜式即時診斷工具”,是自我供電的高端設備,不依靠其他能源和設備。相關研究成果發(fā)表在《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》期刊。
SPEDs的表層由未經(jīng)處理的纖維素紙構建血液樣本的檢測通道,共設置了4個電化學檢測區(qū)域和10個比色分析區(qū)域。芯片上的“微流控通道”可以實現(xiàn)精準檢測,并且可以通過芯片上顏色的變化來反饋特定的檢測結果。
Martinez教授團隊通過自己開發(fā)的機器視覺算法可以準確讀取顏色信息,用于自動識別和量化10個比色分析區(qū)域的顏色變化。只需要使用手機拍照,獲取顏色圖像,便可以借助算法程序分析顏色變化背后的病理信息,從而為快速提供診斷結果創(chuàng)造了可能,并有望與遠程醫(yī)療結合。
這款設備的底層有一個“摩擦發(fā)電機”或者熱電發(fā)生器(TEG),通過摩擦或者擠壓便可以產(chǎn)生電流,該電流便可以支持運行診斷檢測,實現(xiàn)了自我供電功能。為了便于使用,研究人員設計一個廉價的手持裝置——恒電位儀,它可以與SPED簡易連接,便于患者自行檢測。
SPEDs有著低成本、輕便、靈活和便于快速使用的特點,其具體的檢測過程:將患者的血液點滴至設備的圓形區(qū)域,或者將SPEDs的“自我移液檢測區(qū)域”直接浸入樣本中。隨后,SPEDs(血液樣本分析)+便攜式恒電位儀(供電)+機器視覺算法(識別顏色編碼的信息)的組合,即可實現(xiàn)診斷過程。
SPEDs可以執(zhí)行“多路復用”(multiplexed)的分析任務,即檢測多種生物標志物,例如葡萄糖、尿酸、乳酸、酮、白細胞等等,這些指標與腎臟功能、營養(yǎng)不良和貧血有關。Martinez教授希望該檢測裝置可以服務于偏遠地區(qū)或者軍事基地的人,便于他們自行檢測疾病。下一步,研究團隊將繼續(xù)優(yōu)化這一設備,用于更復雜的檢測任務,例如登革熱、黃熱病、瘧疾、艾滋病和肝炎等疾病。
文章信息:Aniket Pal,Hugo E. Cuellar,Randy Kuang,et al. Self-Powered, Paper-Based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for Sensitive Point-of-Care Testing. DOI: 10.1002/admt.201700130
(文章來源: 生物探索 轉載僅供參考學習及傳遞有用信息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權益,請聯(lián)系刪除)